最新国产精品视频三区嫩模,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电影,亚洲不卡一区无码在线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聯文庫>>僑史資料
《中國僑聯60年縱覽》第四章 全國僑聯第四屆委員會(1989年12月---1994年6月)第六節
2017年03月24日09:19  來源:中國僑聯

第六節 全國僑聯第四屆委員會開展的主要工作

全國僑聯第四屆委員會期間,各級僑聯根據“四代會”提出的“健全機構,艱苦創業;興辦實體,廣泛聯系;積極服務,多做貢獻”的要求,依靠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支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探索,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在為經濟建設服務,維護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和海外僑胞的正當權益,弘揚中華文化,擴大海內外聯誼,增強僑聯組織的實力、活力和凝聚力等方面做出了顯著的成績。

一、發揮優勢,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服務

改革開放以后,為經濟建設服務一直是各級僑聯的工作重點。全國僑聯第四屆委員會仍將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大局服務作為工作重心,并且得到了國務院辦公廳等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

1990 年4 月23 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和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開辦公司問題的復函》(國辦函[1990]23 號,以下簡稱“23 號文”),同意僑聯1990 年3 月12 日提出的《關于僑聯團體開辦公司若干問題的意見》,確定僑聯團體可以開辦公司(企業)。文件要求僑聯發揮自己的特點和優勢,為繁榮社會主義經濟做出更大貢獻。“23 號文”指出,僑聯團體開辦公司(企業)的目的在于進一步貫徹改革開放方針,發揮僑聯團體海外關系眾多的優勢,推動我國與海外僑胞和港澳臺胞的經濟科技合作與交流,更好地發揮僑聯團體為經濟建設服務的作用。“23 號文”也明確了僑聯團體開辦公司的方式、范圍和審批程序等具體問題。“23 號文”批準下發后,全國僑聯四屆一次常委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關于貫徹執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和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開辦公司問題的復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各級僑聯認真貫徹落實“23 號文”及《意見》,使僑聯的經濟工作更加健康地發展。

1991 年12 月31 日,天津市稅務局頒發了《關于天津市僑聯企業若干稅收政策規定的通知》,在稅收等方面為僑聯企業提供了不少優惠政策。

1992 年5 月11 日,廣東省人民政府頒布了《廣東省僑屬企業管理規定》,該《規定》從1992 年7 月1 日起開始實行。頒布這一規定的目的是鼓勵歸僑、僑眷引進僑資和先進技術設備,興辦企業,繁榮僑鄉經濟,幫助歸僑僑眷走上致富之路。該規定對僑屬企業的范圍、性質、僑屬企業的確認、管理及僑屬企業可享受的優惠待遇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規定。

福建省于1992 年9 月1 日起開始實行僑資企業所得稅優惠待遇新規定。1988 年福建省曾經制定了僑資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由于優惠面小,實施以來未能很好地促進僑鄉鄉鎮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結構的調整。根據《保護法》精神及僑鄉經濟發展情況,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新政策,擴大了地方性政策的優惠范圍,以更好地發揮僑資鄉鎮企業發展僑鄉經濟的作用。

四川省僑辦制定了辦理在省內投資、購房、捐贈的華僑、港澳同胞、外籍華人親屬“農轉非”的政策。

全國僑聯第四屆委員會任期內,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僑聯海外關系眾多的優勢,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服務取得了新成就。

一是各級僑聯“以僑為橋架金橋”,協助有關方面引進資金、技術、設備和人才,促進海內外經貿、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投資環境的改善以及經濟法規的不斷健全,越來越多的海外僑胞來華投資辦企業。各級僑聯發揮優勢,為引進工作做了很多工作。1991 年,全國僑聯發出《開展為實現我國“八五”計劃和十年規劃作貢獻活動的通知》后,各級僑聯動員和組織歸僑僑眷,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傳遞信息,牽線搭橋,介紹人才,引進項目,出口產品,做了大量工作。呈現出從沿海引進到內地引進、從小項目引進到大中型項目引進、從單項引進到成片開發的勢頭。如廣東省僑聯為汕尾市引進營造速生豐產林,引進資金總額達6.22 億美元。福建省各級僑聯參與引進項目534 個,引進資金達15.5 億美元。1992 年,湖南各級僑聯協同部分地市僑辦共引進項目86 項、外資7.64 億元,直接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二是積極配合地方有關部門指導幫助僑屬企業健康發展,取得明顯成績。如1993 年,浙江省歸僑僑眷集資興辦的僑屬企業達710 家,經營范圍涉及二十多個行業,1993 年僑屬企業的總產值達9.65 億元,利稅達6000 萬元。至1994 年“五代會”前夕,全國僑屬企業已達26310 家,其中一些企業在僑聯的支持下發展很快,規模越來越大,有的年產值上億元,產品暢銷海內外。通過引導、扶持和發展僑屬企業,廣大歸僑僑眷的生活逐漸富裕起來,僑鄉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三是各地僑聯自辦企業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發展道路。1990 年,國辦“23 號文”的下發,推動了僑聯自辦企業的健康發展。北京華僑大廈產權由北京市旅游局轉歸全國僑聯后,經過幾年的努力完成重建,于1992 年1 月5 日重新開業,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八方來客。“五代會”前夕,各級僑聯自辦企業已發展到1400 多個。如1984 年創辦的杭州華日電冰箱廠,1992 年產值達2.4 億元;吉林省僑聯下轄的正大公司有59 個經濟實體,集工、貿、服務業于一體,1992 年營業額達1.25 億元,上交利稅1068 萬元,創匯150 萬元。黑龍江省僑聯發揮地緣和親緣優勢,創建了二十多家有邊貿代理權的貿易公司,并在獨聯體開辦了十多家經濟實體。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通過總結經驗教訓,企業逐步辦出了“僑”的特色。自辦企業的發展,不僅安置了大批的歸僑僑眷就業,發揮了僑聯對外聯系的“窗口”和“載體”作用,而且增加了國家財稅收入,繁榮了地方經濟。同時也增強了僑聯為經濟建設服務、為僑服務的實力和活力。

四是發展橫向經濟聯系,建立信息交流網絡,加強對各地僑聯經濟工作的指導。1992 年6 月,全國僑聯經濟部創辦了《經濟工作簡訊》,旨在建立僑聯系統的經濟信息網絡,幫助各級僑聯開展經濟工作,促進海內外經濟、技術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在傳達全國僑聯有關經濟工作的要求、反映僑聯企業的動態、交流企業經營管理經驗、提供國內外經濟信息及介紹國內外經濟、科技新成果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第四屆委員會期間,先后在廣州、廈門、長春、川沙、哈爾濱、長沙等地召開及參加經濟工作座談會,通過總結、交流經驗,推動經濟工作的開展。

1990 年12 月15 日,全國僑聯經濟工作會議在廈門召開。這次會議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國辦函(1990)23 號文件精神,總結交流各地僑聯開展經濟工作的經驗,研究討論如何發揮僑聯的優勢和特點,提出“八五”期間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工作設想。陳蘭通副主席作了題為“利用優勢,發揮僑力,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的講話。肖崗副主席作了總結講話。此次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僑聯經濟工作的方向,增強了僑聯搞好經濟工作的信心。

1992 年6 月10 至14 日,全國僑聯引進開拓研討會在上海川沙縣召開。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鄧小平視察南方重要談話精神,通過總結交流經驗、現場參觀、專題報告、經貿洽談等形式,探討在新形勢下,如何抓住有利時機,發揮僑聯優勢,進一步做好引進和開拓國際市場工作,更好地為僑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會議期間,全國僑聯主席莊炎林傳達了中央文件精神,并發表了題為“艱苦創業,開拓前進”的重要講話。全國僑聯副主席陳蘭通作了題為“抓住有利時機,發揮僑聯優勢,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做出更大貢獻”的講話。

1992 年9 月5 至7 日,全國計劃單列市僑聯第二屆經濟工作協作會議在哈爾濱召開。會議著重探討與周邊國家開展邊貿工作問題。全國僑聯主席莊炎林出席了會議,并作了講話。他指出,僑聯及其企業開展經濟工作,必須認真貫徹解放思想、敢闖敢干與實事求是相結合的工作態度和作風;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引進開拓國際市場工作是僑聯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為做好這項工作,必須貫徹平等互利的原則。

1993 年6 月8 至10 日,首屆西北五省(區)僑聯工作研討會在蘭州召開。參加這次會議的有甘肅、青海、寧夏、新疆、陜西五省(區)僑聯的主要負責人及部分地、市、縣僑聯和僑聯企業的負責人。全國僑聯副主席陳蘭通參加了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此次會議本著“互通信息、交流經驗、加強聯誼、共同發展”的原則,著重探討西北地區的僑聯工作如何為經濟建設服務、如何做好牽線搭橋的工作、如何使僑聯工作上新臺階。會議決定成立西北五省(區)僑聯聯誼工作領導小組;西北五省(區)僑聯研討會每年召開一次,由各省(區)僑聯輪流承辦;創辦《西北僑聯通訊》刊物,由五省(區)僑聯共同主辦,陜西省僑聯籌辦。

1993 年7 月27 至30 日,全國僑聯經濟工作座談會在長沙召開。這次會議的中心議題是:抓住當前有利時機,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條例》,深化改革,加強管理,進一步搞好僑聯經濟工作。會議期間,全國僑聯副主席陳蘭通作了題為“認真落實《條例》,切實加強管理,進一步搞好僑聯經濟工作”的講話。此次會議是進一步推動僑聯經濟工作的動員會。

1993 年10 月16 至21 日,華東六省一市僑聯工作研討會在浙江的杭州、寧波、舟山三地分階段召開。此次會議是在鄧小平、江澤民、李鵬等中央領導對僑務工作發表重要談話、全國經濟運作態勢比較好的形勢下召開的一次區域工作研討會。山東、江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和上海市僑聯分別介紹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成績。會議著重就僑聯在新形勢下面臨的問題和對策進行了研討,對以后加強橫向聯系,發揮僑聯整體優勢,更好地開展華東六省一市僑聯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全國僑聯副主席陳蘭通出席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

二、為僑服務,依法維護僑益

維護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合法和正當權益是各級僑聯的重要任務,是僑聯工作的根本宗旨。各級僑聯在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認真為僑服務,努力為他們排憂解難,在解決僑房、國外工齡、出境探親和定居、留學、遺產繼承、升學就業、介紹勞務、農轉非和醫療保健等方面,辦了大量實事。全國僑聯四屆委員會期間,各地僑聯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約147248 人次,處理訴訟案件1954 宗。許多僑聯組織還依法建立了法律服務機構,引導、支持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為他們提供訴訟與非訴訟方面的法律服務。全國僑聯法律顧問委員會在指導僑聯系統開展法律業務活動、參與僑務立法及指導和協助辦理疑難案件,維護歸僑、僑眷和海外同胞的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1994 年2 月25 日,全國僑聯法律顧問委員會在北京召開了年會,成立了由43 名法學界專家、學者、教授和律師組成的新一屆委員會。原司法部部長、中國法學會會長鄒瑜被聘為主任委員,林亨元、陳卓、李文杰、羅豪才、張思之、梁欽漢為副主任委員。

全國僑聯及各地僑聯還積極參與《保護法》及其《實施辦法》的制定工作,并為其頒布實施做出了不懈努力。《保護法》頒布后,各級僑聯積極組織多種形式的學習、宣傳活動,并主動配合有關部門,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推動僑務法規的貫徹落實。

三、參政議政,進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

1991 年全國政協確定全國僑聯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組成單位后,僑聯組織參政議政、參與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參加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的歸僑、僑眷代表和委員,廣泛匯集歸僑、僑眷反映的意見和建議,向人大、政協及有關部門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建議、議案和專題報告,為維護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合法和正當權益,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全國政協七屆四次會議,是全國僑聯首次作為政協組成單位參加的會議。代表僑聯出席會議的委員們,更感到重任在肩。委員們認真閱讀文件,積極發表意見,就建立華僑博物館、制定《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實施細則等問題提出三件提案。全國僑聯主席、政協委員莊炎林代表全國僑聯,作了《團結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為實現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做貢獻》的書面發言。政協委員郭毅為、黃其興作了《認真實施< 保護法>,充分調動僑界積極性,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多做貢獻》的聯合發言。

全國僑聯副主席、人大代表黃軍軍在全國人大七屆五次會議上提出了《要求制止在機構改革中將人民團體并入政府辦事機構的違法侵權行為》的建議,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給予答復。

全國僑聯主席、政協委員莊炎林在全國政協八屆一次會議上作了題為《把握獨特機遇,發揮“僑”的優勢,為我國經濟建設多做貢獻》的書面發言。他說,“小平同志把發揮華僑、華人的作用,作為我們國家一個獨特的機遇,同我國大發展的機遇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對于我們在新形勢下加深對僑務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具有極其重要而深遠的意義,也是對僑界極大的鼓舞和鞭策。”“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中,海外廣大華夏子孫可以起到很好的獨特作用,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他指出,小平同志視察南方重要談話和十四大的勝利召開,“進一步激發了華僑華人的積極性,掀起了來華投資的熱潮。”全國僑聯作為歸僑僑眷組織起來的人民團體,要抓住有利時機,“進一步發揮廣大歸僑僑眷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運用民間團體的有利條件,以親情友誼為紐帶,更緊密地聯系海外華僑華人及其社團,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來開展工作。”

在全國人大八屆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八屆一次會議上,全國僑聯的人大代表和政協會員積極提出建議,主要有:關于盡快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實施辦法》,盡快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華僑捐贈法》和華僑捐贈公益事業免征關稅,建議制定人民團體法,進一步落實華僑私房政策,對退休歸僑干部職工工齡滿30 年者應享受100%工資待遇等等。其中:全國僑聯副主席、人大代表黃軍軍等人提出的《關于在機構改革中理順全國僑聯及地方僑聯管理體制的建議》,得到了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的答復。全國僑聯副主席、政協委員徐發淦提出的《建議盡快制定人民團體法案》的提案和《關于退休歸僑干部職工工齡滿30 年者應享受100%工資待遇的提案》,得到了國家民政部和人事部的答復。

在全國政協八屆二次會議上,全國僑聯副主席、政協委員肖崗代表全國政協華僑委員會作了《保護僑胞和港澳同胞興辦教育的積極性》的書面發言。在發言中,他介紹了改革開放以來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捐資興辦教育的貢獻,介紹了全國政協華僑委員會在調查中發現的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興辦教育存在的問題。為了保護僑胞和港澳同胞興辦教育的積極性,建議國家制定《捐資辦學法》,或在民間辦學法中專列一章,做到有法可依。此外,還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從發展教育的角度考慮,對捐獻辦學的進口物品的政策適當放寬。

四、廣泛聯系,海內外聯誼工作更加活躍

作為群眾性的人民團體,海內外聯誼工作是僑聯工作的一個主要方面和優勢所在。20 世紀90 年代前半期,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化和對外開放的擴大,僑聯的海內外聯誼工作也不斷向縱深發展。

(一)各級僑聯立足國內,面向海外,通過建立基層組織,健全聯絡員制度,發揮僑聯委員的作用。組織開展了僑務政策講座、僑務知識競賽、僑界宣傳月、《華聲曲》征歌、僑界教師“燭光獎”評選和歸僑子女夏令營等多種形式的群眾性活動。全國僑聯還建立了醫療服務網絡,每年組織巡回醫療活動,為缺醫少藥的邊遠地區、華僑農場和災區送醫送藥,深受歸僑僑眷和當地群眾的歡迎。這些活動不僅宣傳、普及了黨的各項僑務方針、政策,擴大了僑聯組織的影響,而且密切了與廣大歸僑、僑眷的聯系,增強了僑聯組織的活力和凝聚力。

1989 年,全國僑聯聯合34 家僑刊鄉訊舉辦了“首屆僑務知識大獎賽”,推動了僑務知識的普及。1990 年,全國僑聯與《人民日報》社共同舉辦了歷時一年的“僑鄉紀行”活動,較為系統介紹了改革開放以來僑鄉發生的巨大變化。1992 年7 月29 日至8 月4 日,全國僑聯在北京舉辦了全國僑界部分優秀教師座談會,來自19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12 名僑界優秀教師代表參加了會議。此次會議一是向常年在教育戰線辛勤工作并取得優異成績的僑界優秀教師表示慰問和鼓勵,二是促進僑界優秀教師之間的聯系并以此推動全國僑聯聯絡工作在教育界的開展。莊炎林主席、黃軍軍副主席以及國家教委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了會議,并做了重要講話。

1993 年,全國僑聯與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全國政協僑委和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海外版共同主辦了“情系華夏”大型晚會,并通過電視五次向海內外播放。同年,全國僑聯又與國家體委、國家旅游局聯合主辦了“炎黃杯”世界華僑華人龍舟系列賽,吸引了海外17 支華僑華人代表隊參加,觀看群眾達600 萬人。賽中還舉辦了經貿洽談、商品展覽等活動,廣泛結交了各方朋友。1994 年,全國僑聯還與《人民日報》海外版共同主辦了“外商投資企業研討會”,邀請三資企業代表、經濟專家和有關方面負責人座談、交流經驗,探討改善投資環境等問題,對促進三資企業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二)發揮海外關系眾多的優勢,與海外社團的交往更加頻繁。各級僑聯廣泛發動歸僑僑眷,采取請進來、走出去,探親、訪問等形式,開拓海外聯誼工作,積極與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社團建立聯系。許多地方僑聯還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廣泛借助社會力量,利用各種傳統文化節日,開展經濟、貿易、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總結出“借船出海”、“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等寶貴經驗。

五、文化工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作貢獻

各級僑聯還積極探索文化、宣傳工作的新途徑,創辦了一些研究機構、文化實體和宣傳刊物,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作貢獻。

(一)僑史研究和學術交流取得新成果

深入研究、大力宣傳華僑華人艱苦奮斗的創業史和愛國愛鄉精神,是僑聯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僑史研究工作取得了新成果。至1994 年6 月,僑聯系統的華僑歷史學會已發展到29 個,并借助社會力量出版僑史著作150 余部,達3700 多萬字。特別是世界第一部關于華僑華人的大型綜合性辭書——《世界華僑華人大辭典》,于1993 年2 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華僑歷史學會的許多會員參加了編撰工作。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名譽會長莊炎林等主編的《華僑僑務大辭典》于20 世紀90 年代初出版發行。中國華僑歷史學會還分別在廣州、廈門、汕頭召開了有10 多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參加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學會會員還多次應邀出國參加有關學術活動,開展對外學術交流。1993 年11 月28 日至12 月2 日,中國華僑歷史學會、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和汕頭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在汕頭舉辦了“世界華僑華人經濟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美國、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菲律賓、法國、荷蘭、南非等國家和地區及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的專家學者160 多人出席了會議。會議收到論文130 多篇。這是首次專門探討世界華僑華人經濟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的大型國際學術會議。會議就華人經濟的界定問題、東南亞華人資本問題、“華人經濟圈”問題、華人文化與華人經濟發展的關系問題以及中國改革開放與華人資本的投向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二)文化、宣傳工作成績顯著

1990 年亞運會首次在北京舉行,激發了廣大歸僑僑眷的愛國熱情。在全國僑聯名譽主席張國基的提議下,北京市僑聯和廣播電影電視部、輕工部、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文化部、林業部、郵電部、交通部、機電部等部門僑聯以及全國僑聯聯絡部和宣傳部,于1990 年3 月向全國歸僑僑眷發出了“發揚愛國愛鄉光榮傳統,為祖國爭光、為僑界添彩、為亞運奉獻”的倡議書。全國歸僑僑眷積極響應,踴躍為亞運會做貢獻。到1990 年6 月10 日,全國各地的3 萬多歸僑、僑眷,為亞運捐款達21 萬多元。

四屆委員會期間,中國華僑出版公司、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會、中國華僑文學藝術家協會、中國華僑攝影家協會、歸僑作家聯誼會和華僑藝術團等文化機構先后建立,這是僑聯在文化、宣傳工作方面所做的大膽嘗試。成立于1989 年的中國華僑出版公司,注重社會效益,突出“僑”的特色,至1994 年6 月,已出版圖書600 多種,其中“僑”方面的圖書占30%,較有代表性的《華僑華人史叢書》和《海外炎黃精英叢書》,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列為“八五”重點選題。1991 年10 月,全國僑聯機關刊物《海內與海外》創刊。其宗旨是:宣傳中國,讓世人了解中國;介紹華僑華人,讓世人了解華僑華人。全國僑聯和地方僑聯還創辦了十幾家僑刊、僑報,并聯系著200 多家鄉刊、鄉訊。

四屆委員會期間,全國僑聯還分別在北京、浙江、陜西召開過3 次僑刊鄉訊工作會議,研究問題、交流經驗、評選先進,并參加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舉辦的圖書期刊展覽。這批富有濃郁鄉情的獨特“家書”首次登上中國圖書期刊的大雅之堂,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引起社會的關注,對推動僑刊鄉訊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1991 年5 月22 至25 日,全國僑聯文化宣傳工作座談會在湖北十堰市召開。肖崗副主席傳達了中央宣傳工作會議的精神,并就僑聯如何結合實際,具體落實,作了重要講話。此次會議回顧了過去的文化宣傳工作,并就今后如何更有特色地開展僑聯的文化宣傳工作交換了意見。大家認為,僑聯對外宣傳工作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應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首先是必須堅持“內外有別、外外有別”的方針;其次是大力宣傳中國、讓華僑華人了解中國的同時,也要宣傳華僑華人,讓世人了解華僑華人;第三,開展對海外華僑華人的宣傳工作,要善于尋求共同點;第四,僑聯的文化宣傳工作必須依靠群眾和社會力量來開展。

根據全國人大關于興建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的意見,全國僑聯成立了以肖崗副主席為組長,張楚琨、彭光涵顧問等同志為成員的籌備小組,籌備小組下設辦公室。

僑聯的文化公益事業也得到了發展。1992 年8 月3 日,民政部向全國僑聯華僑文化福利基金會頒發社團法人登記證書,基金會的工作逐步走向正規化。1993 年9 月22日,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僑聯委員、香港南源永芳集團公司董事長姚美良向全國僑聯捐贈200 萬元人民幣,建立“永芳科技文化教育基金”,以獎勵在科技、文化和教育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歸僑僑眷,從而鼓勵廣大歸僑僑眷發揚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勵志成才,報效祖國,促進中國改革開放和科技、文教事業的發展。

這些僑史研究機構、文化實體和宣傳刊物的創辦和發展,不僅豐富了僑聯文化宣傳工作的內容,而且對宣傳、介紹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幫助世人了解中國,幫助中國了解世界和弘揚中華文化,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責編:閆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