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亚洲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鲨鱼影视,2019国产偷在线视频,999国产亚州高清国产拍精,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图片区,黑人色综合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紀念陳嘉庚誕辰150周年>>理論研究
實業報國:陳嘉庚先生的經商之道及其現實意義
于丹
2024年06月14日18:05  

實業報國是貫穿陳嘉庚一生的一條主線。1890年,年僅17歲的陳嘉庚第一次下南洋從父經商。1904年,陳嘉庚開始自主經營,他從經營米店、黃梨罐頭廠干起,開啟了艱辛的創業之路。因其勤奮刻苦、經營有方,僅用20余年的時間,即發展成南洋各埠聲名顯赫的大實業家。從其“個人企業追記”記述的內容來看,陳嘉庚的實業經營項目主要有米業、黃梨業、橡膠業和航運業,此外,他還經營木材廠、冰糖廠、餅干廠、肥皂廠、皮革廠等,并涉足報業、中介和地皮等生意,可謂多業經營,涵蓋農工商。1925年,陳嘉庚的商業帝國到達頂峰,各項業務遍及五大洲,雇傭職工多達3萬余人,凈資產累計達1200多萬叻幣。

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陳嘉庚有著獨特的經商之道。他誠信果毅,愛拼敢贏,經營技法細膩,具有非凡的經商才能、強烈的愛國意識,以及在商場上指揮若定的大將風度。從實踐來看,陳嘉庚的實業人生始終伴隨著商以養學、商以報國的經營目的,誠如他自己所說:“立志一生,所獲財利,概辦教育,為社會服務,雖屢經困難,未嘗一日忘懷。”陳嘉庚的經商之道及其實業思想,不僅具有深刻的歷史內涵,在今天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陳嘉庚的經商之道

陳嘉庚的商業成功絕非偶然,更非運氣使然,而是以其獨特的經商之道,外加個人勤奮為支撐的。盡管陳嘉庚學識不高,更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商科教育,但他的經營情商常人難以比肩。陳嘉庚將自己經商成功的原因總結為兩點:“一是要有祖國做靠山,二是要有經濟的眼光,還要有政治的眼光。”這兩條是他在海外經商幾十年的心血結晶。除這兩條宏觀經驗之外,根據《南僑回憶錄》《陳嘉庚公司分行章程》及其演講、家書等資料,其經商之道還包括以下幾方面,值得當今的企業經營者們學習借鑒。

(一)誠信經營,剛毅不屈

陳嘉庚是中華誠信文化的忠實信仰者和篤定的實踐者,這點在他的實業經營中得到了始終如一的貫徹。陳嘉庚經營企業,首先宣揚一個“誠”字,按他自己解釋:“誠”的核心內容是忠誠于祖國、真誠服務于社會。陳嘉庚把“誠”看作自己辦實業的價值觀念,他辦實業不僅是為了盈利,更是為了盡“愛鄉愛國”之“義務”。同時,從創業開始,陳嘉庚就把“信”作為矢志不渝的基本原則。1903年,陳嘉庚父親的生意破產且欠下高達20多萬叻幣的債務。根據當時新加坡的法律,父債不必子償,但從小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陳嘉庚表示“父債子還,天經地義”,他毅然承擔了父親的所有債務。他向債主承諾,“立志不計久暫,力能做到者,決代還清以免遺憾也”。陳嘉庚從經營米店、黃梨罐頭廠干起,從簡起家。至1907年,他連本帶利還清了父親所欠的全部債務。陳嘉庚“代父還債”的舉動迅速傳遍了東南亞,贏得了客戶的信任與贊賞,為日后經營奠定了堅實的人脈和信譽基礎。

陳嘉庚將誠信經營原則寫入公司章程,并親自擬寫警語置于章程頁眉,用于警示和告誡職員。一方面,陳嘉庚十分重視產品質量,公司生產的各類膠制品出廠前必須經過多道工序檢驗,為顧客嚴把質量關。他在眉頭警語中寫道“貨真價實,免費口舌;貨假價賤,招人不悅”;“貨品損壞,買后退還;如系原有,換之勿緩”。正是因為誠信經營,質量過關,陳嘉庚公司生產的“鐘標”牌膠靴和“蘇丹”牌黃梨罐頭得以暢銷世界。另一方面,陳嘉庚非常重視對顧客的尊重與相互信任,“待人勿欺詐,欺詐必取敗”“與同業競爭,要用優美之精神與誠懇之態度”正是這種精神的集中體現。

除了恪守誠信,過人的毅力也是陳嘉庚商業成功的原因之一。陳嘉庚在經營實業過程中經歷了許多逆境和挑戰。面對一個又一個的挫折,他剛毅不屈,百折不撓,堅持到底,正如他所說:“非常事業要達成功,亦應受非常之辛苦,若乏相當之毅力,稍不如意,便生厭心,安能成事哉?”只有矢志不渝、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才能戰勝艱難險阻,收獲成功。

(二)審時度勢,果斷超前

陳嘉庚認為,“動作遲緩,事事輸人,商戰中必為敗兵”。實業經營不僅要敢于冒風險,還要決策及時,行動迅速,掌握充分的主動權,是他實業經營屢屢成功的制勝法寶。剛開始創業時,陳嘉庚經過多番市場考察,發現菠蘿罐頭銷路多且投入資金少,于是當機立斷馬上行動,利用手頭僅有的資金加借來的7000元,僅用兩個月的時間就趕在菠蘿生產旺季之前建成了“新利川”黃梨廠,同年盤下“日新公司”,專心發展菠蘿罐頭業務。由于經營有方,兩廠當年即盈利。

在陳嘉庚的各類經營活動中,還有很多審時度勢、果斷超前的案例,正是憑借這種先見性,陳嘉庚在經營中往往能占得先機。最能說明問題的,莫過于他果斷決策,投資經營橡膠業的成功事例。19世紀末,橡膠從巴西引種南洋成功,當時鮮有南僑看到其中商機。而陳嘉庚認為,20 世紀將是汽車時代,汽車產業需要大量用到橡膠,他深感此業前景廣闊,于是在1906年購進18萬粒橡膠種子大膽引種。稍有積累后,復購地墾殖,置入賣出,以小換大。之后,南洋橡膠業競爭激烈,當地的橡膠產量遠遠超過了市場需求,橡膠價格急劇下降,不少橡膠廠紛紛退出南洋市場。但陳嘉庚通過調研判定,生產過剩和利潤減少一定只是暫時的,他又果斷決策,耗資30多萬元買入9家橡膠廠,并投資10多萬元,擴充和改造這些橡膠廠的設備。后來膠價扶搖直上,橡膠廠取得了厚利。到1925年頂峰時期,陳嘉庚擁有橡膠園多達1.5萬英畝,成為南僑中最大橡膠墾殖者之一。在陳嘉庚所有實業經營項目之中,橡膠業規模最大、獲利最多。有人評價道“陳嘉庚雖然不是在馬來亞種植橡膠的第一人,但卻是當地看到橡膠有無限發展前途的第一人”。此外,陳嘉庚實業經營中還有很多類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案例,比如他在家鄉也做過不少實業經營嘗試,如開礦、辦廠、創設交通服務公司等,這在當時都是開了風氣之先,是后來南僑回國投資實業活動熱潮的較早嘗試。

陳嘉庚實業經營中的開拓超前意識還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注重拓寬產業鏈。在經營過程中,陳嘉庚注重自產、自造、自銷的一條龍產業鏈。例如,南洋黃梨罐頭競爭激烈,為了不受制于人,在有了一定的資產積累后,陳嘉庚開始購地種黃梨,起號“福山園”,既解決了原料問題,又拓寬了產品價值鏈;橡膠在南洋大規模種植之后,生膠原料及其充足,陳嘉庚再次拓寬產業鏈,涉足生膠生意,開辦橡膠制品廠,先后在國內各城市、南洋和世界各國設立分銷店100多處。二是注重產品的廣告宣傳。陳嘉庚的企業雖然辦在新加坡,但對中國市場非常重視。1920—1948年,陳嘉庚公司花重金在國內報刊刊登產品廣告,所刊廣告達到4000余則。其中,刊登最多的是在《申報》《大公報(天津版)》《新無錫》《國民導報》。以《申報》為例,1920—1934年,公司在此報紙刊登的廣告高達717則,僅1926年就多達262則。可見,陳嘉庚非常重視利用廣告來擴大產品的影響力和銷路。三是注重多元經營。多元經營是避免“一籃子雞蛋”風險的規避手段,細數陳嘉庚公司業務范圍,總體貫徹了大而全的經營策略。陳嘉庚公司主營米業、黃梨業和橡膠業,但公司業務觸及種植、制造、商貿、交通運輸、地皮和報業等領域。所有這些經營舉措在今天看來雖是很多企業常見的經營策略,但于陳嘉庚所處時代卻不多見,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開拓超前意識讓陳嘉庚在經營中領先一步。

(三)愛拼敢贏,勇于冒險

無限風光在險峰,實業經營也是同理,只有那些敢于冒險的人才能領略到風險競爭的真正魅力。陳嘉庚經營航運業就是其愛拼敢贏、勇于冒險的典型表現。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海上運輸業面臨很大風險,商船經常被德國軍艦擊沉,血本無歸。各國政府實施嚴格限制,陳嘉庚的出口商品都囤積在碼頭倉庫,陷入困境。但因為運力下降,海上運輸的利潤隨之水漲船高。陳嘉庚獨具慧眼,在困境中看到商機,他決定冒險經營航運業。戰時的航運業風險極高,陳嘉庚先是靠租船運輸,租下了“萬通號”“萬達號”兩艘船,運行幾個月后,利潤頗豐。不久后因為市場擴大,他又租借兩艘,專門承接英國政府的貨物。其航運業得到英殖民政府的支持,艘艘船滿載,利潤很高。僅1915,其航運業就凈賺20多萬元,超過當年各業總利潤的一半。積累經驗后,陳嘉庚又果斷決定,出資購船,于1916年、1917年先后購買“東豐”“謙泰”兩艘船,但他不自主經營,而是租給法國政府,不僅規避了風險,還較快獲利。1918年,兩船被德國軍艦擊沉,陳嘉庚獲得保險賠償120萬元,不僅補償了損失,還賺取了一筆巨款,繼續投入其實業。正因為經營航運業,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陳嘉庚的實業經營不但沒有遭受到巨大損失,還安然無恙。

20世紀20年代前后,陳嘉庚跨界經營,多業并進。甚至不惜從銀行進行資金拆借,舉債擴張,體現出其具有冒險品質的一面。當然,陳嘉庚也考慮過失敗風險,不過他能坦然面對。他在1934年以《畏懼失敗才是可恥》為題寫自傳,文中引用了美國汽車大王所言“正當之失敗,無可恥辱,畏懼失敗,才是恥辱”。后來他在《南僑回憶錄》中多次提到、反復引述了這句話,這體現了他愛拼敢贏、勇于冒險的精神風貌。

(四)建章立制,重視管理

陳嘉庚認為:“一種實業的成功,不在初創時擁有雄厚的資金,而在經營得法與否,初創時都是極其渺小,經過長期奮斗,漸漸擴大,終成巨富。”陳嘉庚辦事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其公司規模龐大,人員眾多。他身為公司總管,親自制定章程,做到人人道守,概不例外。他處處精打細算,注重成本核算,不圖形式而求實效。對重點企業每日必到,從早到晚,認真巡視。其管理理念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管理制度規范。公司在達到鼎盛前,陳嘉庚就建立了整套的管理制度,1922年公司改組,各項管理制度日趨成熟。1929年,陳嘉庚又親自重新修訂了《陳嘉庚公司分行章程》,共計14章,332條文,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陳嘉庚辦實業的指導思想與基本要求。總體而言,該章程制度規范,職責分明,賞罰并舉。陳嘉庚公司組織結構分三層級,在新加坡設立“陳嘉庚公司總管理處”,即公司總部,統轄下屬各企業,企業再下設生產部門或其他業務部門,配合主管部門,層級間的業務關系、事權歸屬和職責劃分均明確清晰,他還建立了巡查制度,對重要的業務派駐巡查員,部門經理、巡查員對總行負責。因為規制到位、組織完善、管理規范,時任新加坡總督對陳嘉庚的企業組織能力大加贊賞。

二是注重人性管理。陳嘉庚非常重視員工管理,他厘定的眉頭警語雖然對員工的行為規范進行約束,但很人性化。在工作動力方面,陳嘉庚用“廈集二校之發達,本公司營業之勝利,其責尤全系同事諸君。諸君茍奮勉所事,本公司營業之勝利,其責尤全系于同事諸君”等話語激勵員工;在工作作風方面,用“服務時間,精神貴有專注”“嬉游足以敗身,勤勞方能進德”等話語勉勵員工;在業務能力方面,則用“業如不專,藝必不精”等話語勸誡員工。陳嘉庚還關注到員工的休閑娛樂文化建設,設立“陳嘉庚公司俱樂部”,內設美術、音樂、戲劇和體育等部門,它是陳嘉庚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極大地增強了公司員工凝聚力。

三是精于核算。閱讀陳嘉庚的“個人企業追記”可發現,陳嘉庚實業經營中每年都有經營核算,總幾年又核算。具體到生產環節,如經營黃梨廠,陳嘉庚此前并無經驗,但經營一段時間之后,他便找到其中的經營之道,“及親營此業,并由前日新公司半年獲利之巨,乃知此業極需有才干思想。若能精于核算,用心選擇制造出售,每箱可多獲五六角之多。”此外,陳嘉庚還經常到工廠視察生梨采買質量,其他工廠是每季核算得失,而他是每日核算得失。陳嘉庚還規定,當日購買的生梨要當日加工完畢,第二天裝罐,這樣有利于成本核算,以利定價,確保利潤,而且還能監管到黃梨剖工損失,采取補救措施。可以看出,精于核算是陳嘉庚經營黃梨業成功的秘訣之一。

四是以身作則。陳嘉庚每日定時定點下到企業、車間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發現經驗,盡快推廣。20世紀20年代,陳嘉庚在新加坡的生活作息相當規律。除周日外,他每天早晨5點起床,隨后出門散步半小時,6點吃早飯,7點開始一天的工作,直到午夜才回府就寢。陳嘉庚作為大實業家,沒有高高在上,而是以身作則,親力親為,這樣的工作作風深受職員敬佩,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五)善于學習,善于創新

創新是一個企業的靈魂,也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創新包括很多層面,比如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等,這些層面陳嘉庚公司幾乎都涉及了。如在技術創新方面,陳嘉庚公司通過改進“冰糖熬煮工藝”和改造“熟米曬制設備”等來博取差異化優勢。1905年秋季,陳嘉庚在新加坡梧槽港口出租屋,創辦一黃梨廠,兼煮制冰糖,起號“日春”。當時新加坡冰糖生產主要由潮商經營,約有七家,競爭激烈,他們熬制冰糖均采用大鋅鍋,燃料用柴薪,是不經濟的方法。而陳嘉庚的冰糖煮法則不同,系與黃梨廠同用汽爐,而燃料則用鋸木屑,煮鍋則改造為內銅外鐵,該煮法每擔成本省二三角,每日煮二百余擔,可省數十元。再如,南洋多雨,曬制熟米最怕雨淋,非常不便。有一次陳嘉庚到曼谷時,參觀了一位福建籍華僑創辦的“鳴成”米廠,發現該米廠采用磚庭曬制,還在磚庭上面建制有活動可進退之屋蓋,庭股邊安裝輕便鐵路,出入濕干粟及屋蓋,均從鐵路運載,可大大提高工效。陳嘉庚深深佩服其智慧,回新加坡后立即照此改造“恒美”米廠,采用新技法,當年恒美米廠除新造庭蓋等費以外即獲利2萬余元。

在產品創新方面,陳嘉庚也善于創新產品包裝或產品款式,譬如黃梨罐頭,他用條、塊、方、圓、刻花等不同形制混合包裝的雜莊去迎合洋商對花色款樣的要求,該莊雖銷量不大,但利潤較高,每箱比普通裝多獲兩三角至七八角之利。再如,陳嘉庚公司出品的各類橡膠制品種類繁多,款式多樣。其中,僅膠靴的款樣就達百種以上,人字拖鞋就有十幾種設計。1926年5月25日,《工商新聞》刊登了一則廣告,介紹了陳嘉庚公司新生產的一種“避電鞋”,稱這種新產品可以“祛濕避電”。因善于創新,陳嘉庚公司擁有多項發明專利,在南洋商界也有“發明家陳嘉庚”一說。這種精神也為公司開拓新市場注入了強大活力。

(六)知人善任,任人唯賢

為了使企業不斷地發展壯大,陳嘉庚在經營管理中,處處留意發現和培養管理人才。只要忠實可靠又精明能干,一經發現就破格提拔,委以重任。例如,李光前原是一家國貨公司英文秘書,他為人誠實,積極進取,通曉中英文和涉外業務,深得陳嘉庚賞識。經過培養考察,他被予以重用。后公司橡膠業務迅速發展,其本人才華也得以充分發揮。再如陳六使,原為陳氏橡膠園的普通員工,他年輕干練,有魄力,工作認真負責,被陳嘉庚發現后,改派到另一家橡膠廠工作并逐步任高級職員,管理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后來,他們先后離開陳嘉庚公司并獨立經營,均成為著名的實業家和南僑領袖,這與他們在陳嘉庚公司的歷練和陳嘉庚對他們的栽培與提攜密切相關。陳嘉庚的經營進入低谷后,他們繼續追隨并支持陳嘉庚開創的公益事業,為當地和家鄉的建設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此外,陳嘉庚還非常重視技術人才的選拔,他認為:“化學工業與檢驗技師為制造業命脈,得之則生,不得則死。”化學技師溫開封被聘為熟膠廠總經理,傅定國聘為總部部門經理。陳嘉庚還聘請一批來自德國、英國等國的外籍技術專家來橡膠制造廠服務,他視“工廠如師校”,重視對員工進行技能培訓,這種智力投資仍為當今企業的重點建設內容。

二、陳嘉庚的實業思想

陳嘉庚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同時也是一個有情懷的實業家。眾所周知,資本的本性是逐利,而且是利潤最大化。陳嘉庚辦實業也講究賺錢,這點無異于普通資本家,所不同的是,他對財富的理解和用度達到常人難以想象的崇高境界。從他經營得利后對財富的分配可以看出,陳嘉庚始終將個人實業經營與國家前途、社會命運緊緊相連,通過辦教育、救災和社會公益等渠道將累積的財富散播于社會,直到財富幾近用盡。總而言之,陳嘉庚經營實業非常講究大局觀,其實業經營始終與國家發展、民族獨立、社會進步相關聯,形成了其鮮明又獨特的實業報國思想。

(一)“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用財之道

陳嘉庚時常對友人說:“我的金錢取諳社會,亦當用諸社會”“財自我辛苦得來,亦當由我慷慨捐出”。陳嘉庚在各種場合最常引用的西方諺語“金錢如肥料,散播才有用”最能體現他對錢財的態度。他通過實業活動積累財富,又通過公益活動讓財富回歸社會,形成其“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用財之道。據相關資料記載,陳嘉庚從1904年獨立創立到1931年企業臨近收盤的28年間,其各種費用總支出1331萬元,其中捐資興學支出837萬元,為興學而支付銀行利息380萬元,兩項合計1217萬元,占總支出的92%;捐贈其他公益事業、還債及傭金等合計74萬元,占總支出的6%;家庭費用僅30萬元,僅占總支出的2%。

“雖為社會守財,無為之費一文宜惜,正當之消千金慷慨。”這句話體現了陳嘉庚在用財上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在辦學、救災和公益方面,陳嘉庚花錢如流水,大度如富豪,大有“千金散去還復來”的氣魄。與國外一些資本財團贊助教育不同,陳嘉庚并不是在有巨大財富后拿出一些余錢來辦學,而是將經營所獲得的收益源源不斷地寄往國內興學,后來還將公司股份直接劃撥給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校,“約其數量,有十之八”。1926—1934年,陳嘉庚的實業虧損達1000萬,他將廠房、地產、貨物作為抵押向銀行貸款,想方設法給集美、廈大兩校籌集經費378萬元。正如有些學者所評價的那樣,陳嘉庚“輕金錢,重義務”,把全部財富貢獻給了社會。

而在居家生活方面,陳嘉庚始終以節儉為本,嚴格控制各項開支。1919年,在陳嘉庚回國倡辦廈門大學期間,他發現少數集美師生常常要到廈門市去消費,就在秋季開學式上演講時進行教育批評,他說:“中國今日貧困極矣,吾既為中國人,則種種舉動應以節儉為本。”并現身說法,說:“鄙人在新加坡時,地處繁華,每月除正當費用外,(另費)不及二元。”他指出:“所以如此者,蓋以個人少費一文,即為吾家多儲一文,亦即為吾國多儲一文,積少成多,以之興學,此余之本意。”不僅如此,在財產繼承上,陳嘉庚也主張“多為社會想,少為兒孫計”的財產觀。他認為對子女應有“道德之愛”,而非“金錢之愛”,“且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實乃害之,非愛之也。”他認為,兒女應該自己去拼搏奮斗,“兒孫自有兒孫福,勿為兒孫當馬牛。”他還常以“針無兩頭利”為比喻,教導子女:“我既立意為社會服務,當然不能再為兒孫計;若兼為兒孫計,則不能盡量為社會服務。”在這樣的觀念下,陳嘉庚在世時對子女、親屬使用錢財的要求十分嚴格;在他臨去世時,囑咐將自己的320余萬元存款全部捐獻給國家,一分錢也沒有留給兒孫后代。總之,陳嘉庚用財的最重要原則,是處處為國家為社會著想,而不為個人和子孫打算,他真正踐行了其一生奉行的“金錢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的偉大格言。

(二)“興辦教育,助力實業”的育才思想

陳嘉庚多次論述興辦實業與興辦教育的關系,他認為實業與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即“教育與實業似有連帶之關系,無實業則教育費從何來;無教育實業人才從何出。”一方面,“百事非財不舉”,實業經營是興辦教育事業的基礎,唯有借商興學,以商養學,辦學活動才能維持。另一方面,教育對于實業發展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1923年《南洋商報》開幕時,陳嘉庚指出,“我國商業之不振,推原其故,地非不大也,物非不博也,人非不敏也,資本非不雄且厚也,所獨缺乏者,商人不知商業原理與常識耳。”他認為:“有專門大學之設立,則實業、教育、政治三者人才,乃能輩出。”基于對“教育與實業”關系的獨到見解,陳嘉庚大力興辦教育,以期開啟民智,并助力實業,服務經濟發展。

同時,陳嘉庚高度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培養了大量漁業、航運、農林、財經等方面的人才。例如,陳嘉庚目睹舊中國“門戶洞開,強鄰環伺”“海權均操洋人掌握”而深感痛心,他認為:“欲振興航業,必須培育多數之航業人才。”故于1920年在集美學校創設水產航海科,把“開拓海洋,挽回海權”“造就漁業航業中堅人才,以內利民生,外振國權”作為辦學目標,為國家輸送了大量的航業人才。再如,陳嘉庚切身體會到世界商戰愈演愈烈,培養一批具有豐富商業知識、能適應世界商戰形勢的工商人才十分必要,于是從1920年起在集美學校創辦商科,并開設實習銀行、商店等,為其實業經營培養了許多商業人才。這些舉措體現出陳嘉庚的先見眼光,也充分體現出其“興辦教育,助力實業”的育才思想。

(三)“實業報國,服務社會”的大局觀念

自西學東漸后,很多仁人志士目睹我國實業落后現狀,提出了“實業報國”的思想,尤其是洋務運動時期,曾涌現了一大批民族資本家和實業家,但總體看近代中國的實業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陳嘉庚深知實業落后的利害關系,因而一直以“盡國民一分子之天職”的責任感去經營實業。在他擬定的公司章程中曾明確闡述:“本公司以挽回利權、推銷出品,發展營業,流通經濟,利益民生為目的”,充分體現了其“實業報國,服務社會”的大局觀念。

以橡膠業為例,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世界面臨一場橡膠業的激烈商戰。一些商人不敢面對這種難以預測的嚴峻形勢所產生的風險,只得知難而退。而陳嘉庚與眾不同,他毅然決定擴大自己公司的規模,增強實力。陳嘉庚之所以全力以赴,大辦橡膠業,不只是為盈利,而是基于多種更深層次的原因考慮的:第一,他是為祖國爭得利益,與日本進行競爭。陳嘉庚看到我國橡膠業落后的面貌,指出“歐美之盛,固不待言,島國日本亦已設廠數百家,獨我國則尚未萌芽。”因此,他決定非辦好橡膠廠與之對抗不可。盡管競爭過程遇到極大困難,但陳嘉庚并未退縮。第二,為了賺取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的辦學經費。他在《陳嘉庚公司分行章程·序》中便明確說明:“蓋廈、集兩校,經費浩大,必有基金為后盾,校業方有強健之基。而經濟充實,教育乃無中輟之慮。兩校命運之亨屯,系于本公司營業之隆替。”第三,為了通過經營橡膠業來培養技術人才。他曾如此設想,利用南洋橡膠產業先進設備,培訓技術熟練的華僑,將來回國服務,發展橡膠工業。正如他說:“若能設備大規模制造廠,不特可以利益僑眾,尤可以為祖國未來工業之引導。”所以,他不惜墊資,積極勇進,培育了一大批橡膠人才。

三、結語

陳嘉庚是近代以來我國優秀企業家、愛國企業家的典范。他展現出的誠信剛毅、果斷超前、愛拼敢贏、重視管理、善于創新、知人善任的經商之道,及其獨特的實業報國思想,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當代企業家學習。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為民營企業發展和企業家成長創造了良好條件,一大批優秀企業家在市場競爭中迅速成長,一大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不斷涌現,為積累社會財富、創造就業崗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強綜合國力作出了重要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企業家群體和企業家精神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弘揚企業家精神,鼓舞廣大企業家更加積極進取、奮發有為。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在前進道路上仍面臨著許多難關和挑戰。面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更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把企業發展同國家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緊密結合,推動企業家帶領企業實現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同時,廣大企業家群體應以陳嘉庚等優秀企業家為榜樣,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厚植愛國情懷。企業營銷無國界,但企業家有祖國。優秀企業家必須對國家、對民族懷有崇高使命感和強烈責任感,辦好一流企業,主動為國擔當、為國分憂。二是弘揚創新精神。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深度調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尚未消除,但也要看到,危中有機,唯創新者勝。企業家應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努力把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三是堅持誠信守法。人無信不立,企業和企業家更是如此。當前,一些企業在經營活動中還存在不講誠信甚至違法行為,對此企業家應予以重視,堅持誠信守法經營。四是履行社會責任。企業家應積極參與和興辦社會公益事業,真誠回報社會。五是積極研判市場。企業家應審時度勢,積極把握市場動向,研判市場的需求特點,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抓住機遇、努力奮斗,帶領企業實現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的發展。

來源: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

(責編:皮博、張雯)
X